【說話課】如何面對批評?林書豪的回話技術
NBA熱身賽開打,
林書豪變「髮」圖強,
以黑人招牌髮型「辮髮」亮相,令人驚艷。
不過此舉卻引發退役NBA名將馬丁的批評。
馬丁說:
「需要我去提醒那個小鬼他姓林嗎?
即使你有這種髮型,
也不可能真正成為我們的一份子。」
這番話挑釁意味濃厚,也有撕裂族群的意圖。
看到這裡,請你先想想,
如果是你,會怎麼回話呢?
先說好,不能避重就輕,必須直接回應。
好,我知道不容易,
給個提示好了,
馬丁身上有「中文刺青」。
(不過他刺的是「患得患失」)
這時,如果習慣用情緒思考的人,
馬上就會回說:
「你自己還不是有刺中文字在身上,
但是即使這樣,
你也不會成為我們的一份子。」
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。
痛快淋漓,但是絕對會大爆炸。
為什麼?因為你當下舒服了,
卻挑起雙方人馬的對立和衝突。
林書豪的回話堪稱經典,我們來看他怎麼說:
1.尊重語法
「老兄,你可以不喜歡我的髮型和想法,
我很感激你願意跟我說實話。」
被批評卻用感激回應,
這個起手勢就把自己的格局做出來了。
2.同理語法
「你的中文刺青,
也是一種對於其他文化的尊敬作法。」
這句話回得相當漂亮,
他先讚美對方的刺青是尊敬文化,
但沒說出來的潛台詞是:
我的辮髮,也是如此。
3.觀點語法
「我認為身為少數民族,對彼此文化欣賞,
就越能影響主流社會。」
我認為就是表達觀點的起手勢,
這個觀點的漂亮之處,
在於把批評者拉向同一陣營,
並且再塑造另一個大目標:主流文化。
4.致敬語法
「謝謝你曾對籃網隊所做的一切,
你的海報曾在我的牆上陪伴我成長。」
以情感收尾,強調對方在他人生中的意義,
既是兒時偶像,又是球隊前輩。
潛台詞是我的辮髮若是向偶像致敬,
難道也錯了嗎?
最後這個回應的結果呢?
不用說你也知道了,
林書豪獲得網友一致肯定。
面對批評時,
先放下情緒,別急著反唇相譏,
運用尊重、同理、觀點、致敬語法,
就能讓一盤爛局,步步成活。